我们的邮箱地址:

unconvincing@gmail.com

致电我们:

13594780445

精品项目

  • Home
  • 7人干掉157名德国鬼子,传奇勃朗宁M1910和M1911

7人干掉157名德国鬼子,传奇勃朗宁M1910和M1911

2025-03-30 22:38:56 8


文|谢莹

提到枪,不少人都会想到大名鼎鼎的轻武器设计家勃朗宁,和他设计的各类枪械。这其中,又以手枪最为出名,比如他的代表作M1910和M1911等。同样以生产年份命名,又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大放异彩的两种手枪,究竟有何不同呢?

• 研发之路:有需要的地方就有改进

1899年到1902年期间,美军在菲律宾与当地土著发生了武装冲突。在战斗中,美军士兵发现他们的柯尔特转轮手枪停止作用不够大,装弹速度也太慢。因此,美国陆军决定研制一种威力更大的新手枪和新枪弹,希望能在近距离上一枪击倒敌人。

wm完美真人

(早期生产的柯尔特M1911自动手枪)

基于与菲律宾土著起义者战斗的经验,又在动物和人类的尸体上进行了大量的试验,美国陆军军械理事会的主管汤姆逊上校和拉贾德上校一致认为,美国陆军需要一种0.45英寸(11.43mm)口径的枪弹。

设计师勃朗宁利用15g全被甲弹头,把0.38英寸半突缘式手枪弹改装成0.45英寸口径的无突缘式手枪弹,并于1905年把它提交给美国陆军进行评估。选型试验在1906年开始,多家公司参与了竞争。

在评选期间,勃朗宁继续对原有设计进行优化——例如,他改进了铰链、手动保险、握把保险和空仓挂机,又加长了握把,并将倾斜角加大。最终,他的设计通过了一系列的试验,凭借其出色性能,赢得军用制式手枪合同。

1911年3月29日,由勃朗宁设计、柯尔特公司生产的0.45英寸自动手枪被选为美军制式武器,并被正式命名为“柯尔特M1911 0.45英寸自动手枪。它于1912年4月开始装备部队,成为美军装备的第一支半自动手枪。

相比M1911设计过程中的一波三折,M1910的诞生要顺利得多。

1908年,勃朗宁在7.65×17mm手枪弹的基础上,推出了一种新型的9×17mm手枪弹,称为9mm勃朗宁手枪短弹(0.380英寸ACP弹)。与9×19mm巴拉贝鲁姆弹相比,该弹质量轻,后坐力小、威力适中、杀伤力大,非常适合作为军、警两用枪弹,从而赢得了更广泛的市场。

勃朗宁认为,市场上缺乏一种威力介于军用、民用手枪之间,且体积和质量适中的半自动手枪,以作为警察和军官自卫用枪。在这种背景下,M1910手枪适时诞生了。

作为勃郎宁公司的早期著名产品,M1910采用简单的药筒座力反冲式设计,后座力很小,击锤不凸出,因而便于隐藏在衣袋内。复进簧中置布局的新颖设计,为这一小型自卫手枪奠定了“苗条”的骨架,其套筒口部的横截面也从传统的“8”字形变为“O”字形。

7人干掉157名德国鬼子,传奇勃朗宁M1910和M1911

套筒口部的枪口套,也相应地变为一个正圆形环套,并且还在枪口套的前缘上加了一圈滚花。这一圈漂亮的滚花,成了这种新型小手枪的显著特征。当它来到中国后,人们便把它称作“花口撸子”,好听又好记。

• 说不尽的战场传奇

谈到关于M1911的故事,不得不提一战中的美国英雄阿尔文·约克。在1918年10月8日的清晨,他所在的部队正在法国阿尔贡地区,被德军机枪的火力所压制。包括约克在内的17名士兵被派遣到机枪的侧翼进行侦察,负责指挥的是伯纳德·厄尔利。

这支17人的巡逻队由于看错了法语地图,走错了路。碰巧的是,德军的战线上居然有个薄弱部位,他们便迅速包围了这些德国士兵。然而,当厄尔利打算押解俘虏回自己阵地时,另一边阵地上的德国人一边用德语呼唤自己人趴下,一边用猛火横扫了这支巡逻队,当场射倒9人。

厄尔利也受了重伤,奄奄一息。临终前,他下令让阿尔文指挥这支巡逻队。有着“神枪手”之称的阿尔文掏出了自己的恩菲尔德M1917步枪,开始射向不远处的德国机枪手。在他看不到的地方,另一些德国兵利用地形的掩护,不断向他靠近。他们计算着阿尔文的枪声,意图在他装弹的时候扑出来,一网打尽。

然而,令德国人万万没想到的是,除了步枪外,阿尔文还随身携带了一把M1911自动手枪。他继续前进,同时射向敌人,最终和七个幸存伙伴一起干掉了25人,还俘虏了132人!

而M1910型手枪 更是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。众所周知,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是萨拉热窝事件,而塞尔维亚杀手在刺杀费迪南大公时,正是使用了M1910。

许多影视作品里,也有不少关于它的传奇演绎。电影《小兵张嘎》中,嘎子缴获了胖翻译官的一只手枪,站在磨盘上向小伙伴们炫耀,说了句“一枪二马三花口”。这其中的“花口”,指的自然就是M1910型手枪(花口撸子)了。

另外,在著名抗日题材电视剧《亮剑》中,晋绥军358团团长楚云飞在独立团交流学习时,赠与八路军独立团团长李云龙的手枪,也是勃朗宁M1910。

曾经的战火早已熄灭,而关于勃朗宁和他的那些枪械背后的故事,却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,永不消逝。

瞭望智库是新华社旗下离中南海最近,集政策,经济趋势判断和军情分析的智库。请搜索瞭望智库官方微信公号:

瞭望智库,或(zhczyj)→长摁1秒复制。

智客,(wodezhike)→长摁1秒复制。

发表评论